连日来,在代表住地听会,发现代表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创新,议论最多的是创新,期盼最切的还是创新。
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杨国桢代表在审议中报出了这样一组数字: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七位,增长幅度是全世界第一。但是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4年到1996年已连续3年下降,由世界的第23位下滑到第28位。同时,反映知识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仅居世界第21位,基础科学指标位居世界第32位。
现实不容回避,竞争的世界呼唤创新。
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代表指出,目前我国科技人员正逐步走向市场,但所采用的科技成果的评审方式却是传统的,是计划经济时代的。在高校、科研部门鉴定科研成果主要还是论文和证书,很少从转化现实生产力的角度来评定。这种评审体系和方式应该改变。
“科学创新并非易事,要在一个领域里有所创新,有时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和积累,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创新。现在不少科研部门强调科技人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出成果,强调出经济效益,这是对的。但一定要适度和实事求是。”
江苏盐城市中学校长朱五华代表直言: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技本身的事,它在客观上呼唤着教育创新。
有些代表这样概括我国教育中的不足:小学教育是“听话教育”,中学教育是“分数教育”,大学教育是“知识教育”。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,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表达出我国教育中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。一位代表提到这样一件事:在一所小学,学生把标准答案“萝卜青菜”写成“青菜萝卜”,把“阳光洒在草地上”写成“阳光洒在草坪上”,结果给了零分。为了使学生拉开分数档次,英语老师在考试中让学生去数英文的某一个字有多少笔划。
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。蒋树声代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。有一天他骑自行车上班,在十字路口突然遇到红灯,尽管他紧急刹车,结果还是超过白线50厘米,交警马上提出要罚款,这位物理教授解释说,“我急着要去上课,骑快了点,紧急刹车后,惯性太大,超过白线一点,请求您谅解,下不为例。”这位交警说:“笑话,汽车开快了才有惯性,自行车怎么会有惯性呢,强辞夺理!”听完这席话,这位教授哭笑不得,甘愿受罚。
教育需要创新、科技需要创新、知识需要创新,而这些创新必须建立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之上。杨国桢代表大声疾呼:为使我国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,必须大大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